1.谁最具有奥运会的精神?

2.李文龙摔倒了继续拼,从他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奥运精神?

3.中国运动员弘扬传承奥运精神的事迹?

奥运精神的人物_运动员奥运精神事例

奥运会最能展现中国风范的运动员我认为是体操运动员萧若腾。他在男子个人全能的比赛中,全程0失误的情况下只得到了银牌。面对对手的失误夺冠,裁判的误判,他能坦然面对,没有一声抱怨,在领奖台上主动为对手祝贺,这充分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中国风范。

在东京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积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爱国拼搏,挑战自我,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风貌,弘扬“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自信、开放、阳光,展现了大国大团、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在东京奥运赛场上,老将们勇于拼搏,年轻选手不畏强手。运动员不仅展现出了高超的运动水平和良好竞技状态,取得运动成绩突破,还展示出了祖国至上的情怀,顽强拼搏的决心,为梦想坚持、保持自律的可贵品质。不少运动员能正确坦然对待胜负,与各国运动员在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用实际行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与运动成绩一样可喜的是年轻一代在赛场内外所展示的自信、开放、落落大方的精神气质。

我们注意到,社交网络的兴起,使运动员更便利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向全国乃至全球观众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运动员自信、率真、亲和的一面。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中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塑造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运动比赛中的大国风范,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磅礴的精神动力。

谁最具有奥运会的精神?

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1965年,雷德蒙德出生于英国布兰切利镇。1985年,不满20岁的雷德蒙德就打破了全国纪录。此后,获得奥运会奖牌成为他的目标。然而,伤病的困扰却让这个理想可望而不可即。1988年踌躇满志的雷德蒙德首次参加汉城奥运会,却在开赛前两分钟,因为跟腱受伤而被迫放弃比赛。此后四年间,他先后动了五次手术,包括脚趾手术一次,跟腱手术四次,以至于英国媒体把他的跟腱称为“阿喀琉斯之踵”。

就这样,雷德蒙德来到了巴塞罗那。这次他顺利进入半决赛。然而,第一个弯道过后,雷德蒙德突然感到自己的右腿一阵剧痛。尽管环境嘈杂,但他仍然清楚地听到一个不祥的声音——右大腿肌腱撕裂的声音。他试着跳了几步前进,但还是不堪剧痛倒在了第五跑道上。

医务人员迅速来到他的身边,但他摇了摇头:“谢谢,我的比赛还没有结束,我要跑完我的比赛!为了奥运会,我足足准备了26年,我不允许自己就这么放弃!”而雷德蒙德的父亲吉姆也从看台上跳了下来,冲破层层警卫的阻拦,不顾一切地跑向儿子。夫亲扶着雷德蒙德坐起来,站立,用自己的右手撑住他的腰,将他的左手搭在自己的肩头,开始陪伴他完成这最后的比赛。他的右手捂着眼睛,晶莹的泪水从这个结实的小伙子的指缝中滑落,左脚一跳一跳地前进,举步维艰。

引导员上来劝说他们放弃比赛离开跑道,5次手术都没能放慢雷德蒙德奔向奥运的脚步,何况是引导员。“在我参加的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到最后,哪怕没有获得任何奖项!”父子二人距离终点越来越近,父亲放开了双手,微笑地看着儿子:“去吧,独自完成你的奥运会半决赛”。

雷德蒙德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在他越过终点的一刹那,全场6.5万名观众热泪盈眶,自发地起立鼓掌,为能够见证奥运史上经典篇章的诞生而感到自豪,也为这伟大的父爱感动万千。

李文龙摔倒了继续拼,从他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改变个人的命运。从邓亚萍连连获得世界冠军的故事中,就能体现出奥运精神。邓亚萍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对邓亚萍有着很高的赞赏,他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力的诠释者。” 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精神。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奥运会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神圣休战”、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精神,为我们所向往;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奇迹。让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合作更广泛,让处处出现新的可能性。

邓亚萍,13年生于河南郑州。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最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或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或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职业生涯辉煌战绩: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当前情况:

19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

近况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中国运动员弘扬传承奥运精神的事迹?

从他的身上体现了不断拼搏以及不服输的奥运精神。一直以来,奥运会都是体育盛事,许多运动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他们才可以获得参加奥运会的机会。李文龙在比赛的过程中摔倒,可他却选择了继续拼搏,这也可以体现中国运动员不服输和继续努力的精神。

2022年2月4日,北京顺利召开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全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参加体育盛事,并且努力争夺奖牌。短道速滑一直是中国代表团的优势项目之一,李文龙作为短道速滑选手,一直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摔倒并不意味着失败,努力拼搏才是奥运会精神的体现。

第一种精神:运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或许有一部分体育运动员需要参加多个项目的比赛,每一位运动员在参加团体项目比拼时,他们都会为了保证国家代表队进入更高阶段的比赛,从而取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中国短道速滑代表队参加比赛时,李文龙摔倒后,同一个赛场上的其他中国运动员,努力缩短与前面队伍的时间差距。从中我们会体会到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第二种精神:从不服输

无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每一位体育健儿都会展现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李文龙摔倒之后,中国代表团并没有放弃比赛,这从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中国体育健儿不服输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包罗万象,努力拼搏,争取获得最优异的比赛结果。

总的来说,李文龙摔倒之后,中国代表团的比赛进入了更高层次。每一位中国体育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十分密切,尤其是参加短道速滑接力比赛的男运动员们。体育赛场变化无穷,体育健儿却要付出艰辛努力啊。

冼东妹赢了,以微弱优势战胜朝鲜选手,实现了自己在奥运会柔道52公斤级比赛中的卫冕。她成中国运动员弘扬传承奥运精神------

1. 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同时也是世界女子小级柔道界第一位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的选手。夺冠后,冼冬妹挥舞着双手,任眼泪在空中挥洒飞。成功卫冕的东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么伟大,而是哽咽着向女儿保证:“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在接受媒体访时,冼冬妹对着电视镜头说:“女儿,妈妈一年多不在身边,你还好吗?你想妈妈吗?”场面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2. 12日上午,当小将邹凯结束单杠比赛稳稳落地,国家体育馆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中国男子体操队六名队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提前庆祝这一枚已经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团金牌。经历过“雅典之痛”的杨威、、黄旭在赛后第一时间相拥而泣。忆起四年前的惨痛经历,杨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男儿泪”。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也向世人骄傲的宣布中国运动员弘扬传承奥运精神,“王者回来”,体操队的几个帅小伙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